汕頭好人劉細奴同志的先進事跡
劉細奴同志是粵東地區最大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發起人,于2008年9月創立汕頭市集泰種養有限公司。多年來,他與公司員工一道艱苦創業,奮力拼博,在海門鎮外四片區近萬畝荒沙丘上,投入資金1.2億元,打造出一家以胡蘿卜、蘿卜、馬鈴薯、甜椒、瓜類等蔬菜生產及大棚生產為主,規模較大的現代化、產業化廣東省新型農業龍頭企業。創立公司以來,他對公司實行人性化管理、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、創造性,有力推進公司的快速發展。公司的發展得到中央、省、市、區各級領導同志和農業主管部門領導的支持和關懷。2013年10月22日,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同志視察公司基地蔬菜生產,對公司農業現代化生產及發展總體規劃非常滿意。由于業績顯著,公司被市總工會授予“模范職工之家”,被省總工會授予“廣東省基地工會工作紅旗單位”、“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”,被省扶貧開發協會授予“廣東省扶貧示范基地”等榮譽稱號。劉細奴同志被推選為潮陽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被市委、市政府授予“汕頭市勞動模范”、“汕頭市好人”等光榮稱號。其主要事跡:
一、推行科學管理,凝聚公司創造力
劉細奴同志在籌建公司時,就意識到公司的發展源泉主要是靠員工的凝聚力、創造力。為了使員工的凝聚力、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。他在公司成立伊始,引進科學的管理方法。一是實行民主管理。公司鼓勵員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,聽取員工的合理化建議,制定和修訂各項規章制度。公司基地生產、銷售的重大決策由工會主導的職工代表大會共同研究討論,使員工對公司的經營、發展有知情權、發言權。由于公司的民主管理,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,使公司更加有凝聚力。二是強化制度建設。制訂《公司員工守則》、《蔬菜基地管理制度》、《公司員工工作制度》、《食堂管理制度》、《公司財務制度》等。規范了員工的行為,基本上實現了用制度管理公司。三是發揮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用,不斷提高員工整體素質。為員工搭設培訓平臺,組織員工進行崗位培訓,分期分批送員工到外地進行技術培訓,舉辦“胡蘿卜種植技術”、“胡蘿卜機械化清洗技術”、“實用農業技術”等專業培訓班,聘請外地知名農業專家為員工授課,大大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。四是積極倡導人文關懷,為員工提供文娛活動場地。開辟宣傳欄、學習園地,開放多功能廳、網絡電子室。同時關愛員工,積極為員工排憂解難,解決困難員工生活、醫療幫扶、子女入學等問題。使員工感受到工會是自己的“娘家人”,公司是自己的家。
二、培育綠色食品,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菜
劉細奴同志不忘創辦公司蔬菜生產基地的初心,堅持以產品質量第一為理念,以追求產品綠色、安全、優質為目標。堅持科學種田,引進先進技術,培育無公害綠色食品。一是進行節水噴灌設施的建設及改造,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,實現節約大量水資源,無污染、無公害的綠色種植,打造出綠色農產品品牌。二是開展科技創新,引進和建造加工場廠房和配套設施,購置整套農產品加工生產機械設備,加快研發以胡蘿卜、蘿卜、馬鈴薯、芥菜等特色蔬菜為主要原料的精深加工新產品。三是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設,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、化驗室,聘請了技術顧問,與國內知名農業院校進行農業技術開發合作。同時,引進了荷蘭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及國內優質良種,推進優質農產品開發。經過努力,2012年4月公司的蔬菜生產基地獲得ISO9001、ISO14001、OHSAS 18001三項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。胡蘿卜、蘿卜、馬鈴薯、地瓜四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,胡蘿卜、蘿卜兩個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及無公害產地認定。2013年4月被中質信(北京)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中心評為“消費者最信賴,質量放心品牌”。
三、加強周邊合作,帶動鄰鄉農戶脫貧致富
劉細奴同志在公司快速發展的同時,他還注重考慮如何把周邊的農戶帶動起來,把公司做強、做大,并幫助周邊農戶走上勞動脫貧致富的道路。近幾年來,他嘗試建立以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產業化經營模式,示范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蔬菜生產的發展,由公司建立“四統一”措施,并利用示范、培訓、新技術引進等手段進一步引導和促進周邊農產品標準化種植,與種植戶之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“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、互惠互利”的聯結機制。公司與汕頭市啟興蘿卜專業合作社一起合作發展農作物種植,形成產、供、銷一條龍的服務體系,間接帶動公司周邊100多人就業,輻射周邊300多農戶發展蔬菜生產,輻射面積達2200畝。帶動全區及潮南井都、濠江區河浦農戶、合作社發展蔬菜生產面積達21500畝,帶動3050戶,每戶農民增加收入,年均2800多元。項目建設還帶動周邊地區農民就業,農忙時節公司生產基地雇用農民工達500多人,增加當地農民收入,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周邊農戶的脫貧致富作出了貢獻,也為公司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四、無私奉獻愛心,顧全大局維護社會穩定
劉細奴同志是農民出身,他常說:我是農民的兒子,公司今天能發展如此規模,都是家鄉的衣食父母賦予的,我們要感恩,要回報。他這樣說,也這樣做。海門鎮坑尾村的鄉間道路因年久失修,但由于鄉村的集體經濟比較薄弱,鄉村道路長期得不到修建。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頭,在公司的經濟條件稍有起色時,撥出資金100萬元,修建坑尾村的鄉間道路和一座路橋。解決了坑尾村鄉間道路崎嶇不平的狀態,使村民走上平坦的道路。他還撥出資金為坑尾村修建了老人文化活動中心,為老人們提供娛樂場所,使老人們老有所樂。多年來,海門鎮蓮新、城關、和睦居委、景海村和原海門電廠等單位有多名居民和職工患重病,但因經濟困難,無法就醫。他自掏腰包,為他們墊上住院醫藥費,使患者轉危為安。連年來,他慷慨解囊,幫助多名海門籍貧困生到潮陽一中、明光中學、海門中學和本地子女就讀。汶川地震時,他也積極捐款奉獻愛心。他為鄉親父老做好事,解難事在海門鎮傳為佳話。
劉細奴同志不但常懷回報社會之心,熱愛公益事業,而且還為維護社會穩定作出貢獻。2015年11月海門鎮北門居委一厝主劉某建房,雇用海門鎮湖邊村村民呂某當雜工,呂某在建房工地樓上自己不小心摔下,當場死亡。兩方當事人為賠償的問題意見不一致,發生糾紛,矛盾非常尖銳,村干部多次調解無果。他知道此事后,多次對死者家屬慰問并進行規勸,協助政府政法部門調解,使雙方達成和解。同年7月,海門鎮發生一宗交通事故,北門居民陳某開摩托車撞倒村民李某,雙方產生爭執,他知情后,當機立斷,即刻出資3萬元,把傷者送到廣州醫藥作頭部手術,由于搶救及時,傷者康復。事后,雙方當事人都非常感謝他,內心觸動很大,在他的感召、勸說下當事人達成調解。像這樣的事他做了很多,不勝枚舉。大家都贊揚他是善人、恩人、好人。他卻笑笑地說,能把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,人平安,矛盾得到化解,我雖花了精力和一點錢,值得!前些年,海門鎮發生“12.20”、“7.19”群體事件,主要原因是海門鎮的群眾不滿“華電”公司在海門尖山建火力發電廠,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下,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從海門高速公路入口,涌上深汕高速公路,堵塞交通。在這兩次群體事件中,他挺身而出,帶領公司海門籍的干部直奔現場,協助市、區、鎮的領導和公安干警的同志一起宣傳黨的政策、法律、法規,教育群眾撤離現場,制止群眾鬧事。經過同市、區、鎮廣大領導干部和公安干警的苦戰,終于平息事態。而他聲嘶啞,臉曬黑,人消瘦。當市委領導表揚他時,他平和的說:我作為區人大代表,為民辦事,為領導分憂,為社會穩定做點事是我的本份。
2018年1月24日








